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如果亞當斯密來中國?(時清)

蘇州是在明清時期的經濟重鎮,從對蘇州的觀察可以看到中國當時的經濟動態,1776年正是亞當斯密出版其鉅著“國富論”的時期,本著他對歐洲經濟活動的認識來到中國蘇州考察,我認為此三個中國的經濟活動現況皆有可能引起他的興趣,因為從這三個活動處處可見到歐洲的影子,乾隆年間直至乾降晚年前正值清朝最強盛的時期,而清朝經濟發展的背後經濟活動卻是走著與歐洲相似的道路,雖然在一個世紀後的境遇不同,我相信在1776這一年,亞當斯密一定會為在不儘相同體制的兩個大陸的經濟竟走者相同的道路而感到驚訝。以下擬分別比較本題三個經濟活動在中歐的情況並推論哪些地方會引起亞當斯密的興趣。

一.經濟活動一:蘇州的手工業
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勞動分工與專業化所帶來中國在16到19世紀,許多地區都存在著亞當斯密的斯密型動力,即分工即專業化造成的經濟成長,最顯著的就是我們所要討論的江南地區絲綿業這兩項手工業的發展。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造就了中國最富足的區域經濟。同時這樣的發展在華南地區以外的地區也有長足的擴展。商業化使來自遠方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連結起來,商人透過貿易沿長江進行交換,而農產品與農村手工業提供了商人貨源同時農產品也養活了當地從事手工業的人員。市場的擴大促使農作方式的改良以期更高的生產率。富足的生活造成了人口增加,迫使許多人移入他區進行開發再以相同的模式發展當地經濟。而商人組織的創造(商幫,行會)擴大了交換的領域,最後不僅連結了主要城市,也連結了市鎮與周遭農村使其結為一體。
16~18世紀的中國各地經歷了與歐洲一樣的經濟發展,紡織是中國主要的農村手工業,且一直到18世紀,經濟作物種植與手工業已普及全國,富商則掌控了長程貿易的大部分,而促成這些發展的條件也類似歐洲:良好的市場機會,土地可分割繼承,有季節性的非農業工作可做。使得歐亞大陸兩端發生了類似的經濟變化;商人長途販運小家庭生產的產品。兩者的差別在於,中國並不像歐洲有對結婚生育的限制,即擁有一分職位後始可結婚成家,且中國的家庭的儒家理想大家庭模式,結婚後並不需要分家,這除了讓結婚與生育增加,也讓年輕人可提早投入生產。歐亞兩地的類似經濟發展經驗也都造成了相同的結果,早婚與高結婚率,促使了人口增加。
二.經濟活動二:行會組織
行會這樣的組織早在中國唐朝時以及歐洲13世紀時就存在了,西歐到18世紀逐漸演變成公會,而中國則在清末西方資本主義入侵後瓦解。歐亞兩大陸的行會性質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就是同業的商人為避免競爭,能長期有長期獨佔利益而透過行會這樣的商人組織對行會成員間施加種種限制包括:價格限制,產品品質的要求,生產工具規格的限制,生產規模的限制(包括設店開舖以及招收學徒的人數)以及工資的制定來鞏固商品的交換價值。人們若要從事某行業,必先成為行會會員,並嚴格禁止跨行合作(例生產刀具的不能跨做鐵容器,生產鐵容器的亦不能跨做刀具)。歐洲的行會發展是建立在政府附與的市民權之下,政府附與商人特權進行管理;而中國則是建立在生產單位之下的。
像行會這樣的組織並沒有違背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思想,只是勞動市場被財閥所掌控進而控制了市場價格。而行會的這組織在歐洲到了亞當斯密的時代演變成了公會,農村工業化弱化了原本行會的控制(因為行會無法像在城市一樣再收納農村分散式的個體生產單位了),這裡有一個關鍵,歐洲的行會是建立在歐洲國家附與的市民權上,只要全體市民同意,就會有關鍵性的變革。亞當斯密可能會感到困擾,為什麼這樣的轉變不會發生在中國。我認為,在中國,行會這樣的組織也許是官府所樂見的,而行會的成員也與地方政府關係密切,或許在清朝的高壓集權政治下,農村工業化很難擊破行會組織。
另外中國的行會是以生產單位(作坊,工廠等)為中心發展的,行會的成員同時是生產者也是商人,所以行會的成員是參與市場最積極的人,可憐的就是下面的雇工了,而在歐洲,坊長只是商人的經濟附傭,所以中國的行會成員比較像是互相制約以達成同共的利益。

三.經濟活動三:商幫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貨運就存在“網“的形式,而宋元明時代,無論官方或私人的海外貿易都是以網的組織進行。宋萬歷後期在淮南頒”網運法“,各地的鹽運業以此法營運,根據網運法,每網都有一定的運鹽地域與運量,除了解決鹽運路線擁塞的問題,也便於官府招商承運,加強管理,確保鹽課的徵收,因此得到推廣。到清前期,這些商網被稱為”商幫”,商幫之名正式產生。商幫是由商網演變而來,網商都是擁有雄厚資本的網運商人,是官方根據地域以及運送路線而劃分各“商網”,這些商人大多是來自徽州與山陝的商人,集中了地緣與血緣的力量搶得先機,據有各網的網商的特性是皆來自同一地區的同姓同族。到後來,不只鹽運業稱幫,其他行業也開始”分網置業”,演變清朝後期(同治年間)商幫已是由某地的商人群體為一幫的概念了。亞當斯密認為貿易所帶來的商品交換利益有助於生產的專業化並促進經濟發展,商網或商幫的組織又將各行業的勢力集中了,讓長江沿岸與海外的貿易更有系統,像這樣的系統看在亞當斯密的眼裡,我認為應是有助於貿易的發展,來自於同地區的商人依附於幫帶著各地高品質的商品進行交換,共享商品交換的利益。亞當斯密應當會想了解,到底這些幫的形成會對貿易有什麼正反面的衝擊。

沒有留言: